山西苗木肥一直是暢銷
一、氮肥的營養作用:
由于氮素營養對農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有舉足輕重的作用,而我國大多數農田土壤缺氮。在合理施用下,每公斤標準氮肥(硫銨)可增產糧谷 3-5 公斤,經濟效益十分顯著。施用不當,增產不明顯,甚至造成減產。合理施用氮肥,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意義。氮是植物體內許多重要的有機化合物的主要組分之一,蛋白質、葉綠素、酶、核酸、維生素和生物堿等物質中均含有氮。有人稱它為“生命元素”。氮素供應充足時,植物可合成較多的蛋白質,促進細胞分裂和增長,葉面積增大,葉綠素豐富,有利于干物質的積累和產量的形成,并能改善農作物產量的品質,作物缺氮的顯著特征是下部葉片首先失綠黃化,然后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,植株生長過程遲緩。苗期植株生長受阻而顯得矮小、瘦弱,葉片薄而??;禾本科作物表現為分蘗少,莖桿細長;雙子葉則表現為分枝少;若繼續缺氮,禾本科作物表現為穗小粒癟早衰。供氮過量時,植株過分繁茂,貪青倒伏,并易引起病害,延遲成熟,產量反而下降。
二、氮肥種類、性質與施用方法:
氮肥的種類很多,大致分為銨態,硝態、酰胺態和長效氮肥四種類型。
1 . 銨態氮肥 :包括液氮( NH 3 )、氨水( NH 3 .H 2 O )、碳酸氫銨( NH 4 HCO 3 )、硫酸銨[ (NH 4 ) 2 SO 4 ]和氯化銨( NH 4 C l ),它們的氮素都是以 NH 4 + 和 NO 3 —形態存在的,其共同特點是 :
( 1 )易溶于水,是速效養分,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,肥效迅速。
( 2 ) NH 4 + 能與土壤膠粒上的各種陽離子進行交換作用,形換態養分,使 NH 4 + 在土壤中不易消失,肥效比 NO 3 —長,銨態氮肥既可做基肥,也可做追肥。
( 3 )遇堿性物質會分解出NH 3 ,石灰性土壤上表施銨態氮肥也會造成NH 3 的揮發損失,深施覆土,可以提高肥效。
( 4 )在通氣良好的土壤中, NH 4 +-N 可硝化為 NO 3 —,雖同為作物根系吸收利用,但 NO 3 —易遭流失和反硝化失氮
2 . 硝態氮肥 :包括硝酸鈣[ Ca(NO 3 ) 2 ]、硝酸鈉( NaNO 3 )、硝酸銨( NH 4 NO 3 )和硝酸鉀( KNO 3 )等,它們的氮素都是以 NO 3 —形態存在的,其共同特點是:
( 1 )易溶于水,肥效迅速,溶解度很大,吸濕性強,尤其是 Ca ( NO 3 ) 2 和 NH 4 NO 3 ,在濕度大的雨季可吸潮自溶,故儲存時嚴格防潮。
( 2 ) NO 3 —為帶有負電荷的離子,施入土壤后因負吸附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,流動性大,降雨量大或水田易遭流失。
( 3 ) NO 3 —在嫌氣條件下,受反硝化細菌作用而形成 N 2 或 N 2 O 等氣態物質而失氮。所以水田中不易用此肥料而改用 NH 4 +-N 肥。
( 4 )硝態氮肥受熱時能分解出氧氣,助燃性強,強烈打擊下會發生,故儲存時既要防潮又要防熱。從硝態氮肥的共性可以看出,它們不宜作基肥和種肥,也不宜在水田中施用,而做旱田追肥為適宜。
3 . 酰胺態氮肥 :凡含有酰胺基(- CONH 2 )或在分解中產生酰胺基者均屬此列,尿素[ CO(NH 2 ) 2 ]是其代表。尿素是中性有機化合物,施入土壤后以分子態存在于土壤中,并與土壤膠粒發生氫鍵吸附,其吸附力略小于電荷吸附。尿素在土壤中受脲酶作用而轉化成碳酸銨,形成 NH 4 +-N ,其歸宿同 NH 4 +-N 肥,尿素吸潮性強,易做基肥和追肥,不易作種肥。
4 . 長效氮肥:常用的氮肥大多是速效性肥料,施入土壤后釋放快,肥效期短,容易造成養分損失。新型長效氮肥具有養分釋放緩慢、肥效期長,肥料利用率高等特點,一次施用能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,不燒苗和毒害作物。主要品種有有機合成的長效氮肥(如尿素甲醛、尿素乙醛等),包膜肥料(如硫包衣尿素、多聚物包膜尿素、緩效無機氮肥、長效碳酸氫銨等)。
上述四類氮肥有其共性,是合理施肥的依據,但還有其個別特點,例如:
1. 硫酸銨和氯化銨是生理酸性氮肥,長期用此肥料,會引起土壤酸化,對作物生長不利。
2. 氨水、液氨、碳酸氫銨都是堿性肥料,揮發性強,又稱揮發性氮肥,但施入土壤后,經硝化作用成 NO 3 —,堿性消失。它們在土壤中無殘留,不會對土壤帶來不利影響,硝酸銨,尿素也屬無殘留氮肥之列。
3. 尿素雖易溶于水,但在未分解成碳酸銨之前,不能被根系吸收同化。故在施用時應比其它氮肥提前幾天施用。
4 .長效氮肥大多前期養分供應不足,有時需要配合少量速效氮肥。此外,有機合成或包膜氮肥成本較高,往往適合經濟作物、觀賞植物等。
三、氮肥的合理施用
1 . 根據土壤條件施肥 :
( 1 )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含量高,含氮也多;有限的肥料分配時可少施或不施氮肥。
( 2 )土壤質地 輕質土壤,保肥性差,要少量多次施用氮肥特別是硝態氮肥,以防止氮素的淋失;粘重土壤可一次大量施用氮肥。
( 3 )土壤酸堿度 堿性土壤施用生理酸性或化學酸性肥料;酸性土壤施用生理堿性和化學堿性肥料,以調節土壤酸度。
( 4 )鹽漬土 不要施用含 Cl - 肥料和 Na + 肥料,避免土壤含鹽量的增加。
( 5 )干旱區 硝態氮肥施用效果較好,多雨季節銨態氮肥效果較好。
2 . 根據作物施肥 :
( 1 )不同作物氮的需要量及敏感程度不同,葉菜類、桑、茶等作物需氮較多,豆科作物的初期才施用氮肥。
( 2 )不同作物對氮素類型有不同程度的反應
水田 :銨態氮肥的肥效 > 硝態氮; 旱地 :銨態氮肥=硝態氮肥或略小。
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,銨態氮肥 > 硝態氮肥;甜菜初期銨態氮肥 < 硝態氮,后期銨態氮肥 > 硝態氮; 煙草硝酸銨。
( 3 )忌氯作物不要施用含有 Cl - 的肥料
( 4 )不同生育期需氮量不同
( 5 )注意作物營養的兩個關鍵時期的施肥
3 . 根據肥料性質施肥 :
( 1 )銨態氮肥易揮發,應深施。
( 2 )硝態氮肥易淋失,不要大水漫灌,并且硝態氮肥肥效快,宜作追肥。
( 3 )含堿性物質、揮發性物質、有毒物質、鹽分等的肥料,不宜作追肥。
4 . 根據氣候條件施肥 :
氮肥肥效受氣候條件如雨量、溫度、光照等因素的影響很大。
一般干旱地區或干旱年份,氮肥肥效較差,濕潤地區或濕潤年份肥效較好。
5 . 重視平衡施肥 :
提倡氮、磷、鉀、有機肥配合施用,達到養分的平衡,提高肥料的經濟效益
6 . 結合農業技術措施施肥 :
( 1 )堅持 “ 深施覆土 ” 的原則。
( 2 )避免硝態氮的淋失和反硝化損失。
( 3 )采用合理的水、肥綜合管理。